当前位置:
首页 > 历史 > 古代中国人是怎样培育茶树和制茶饮茶的

古代中国人是怎样培育茶树和制茶饮茶的

智慧和勤劳的古代中国人有一项重要农业成就,就是在世界上最早发现了茶树的价值,人工种植茶树、制茶、饮茶,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文化。还将这种有益身体健康的饮料推向全世界,成为当今世界主要饮品之一。

茶树原产于中国,属灌木或小乔木,树龄可达二百年。茶树叶子可制茶、油茶树的种子还可榨油、其材质细密可用于雕刻,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。野生茶树应是起源于我国西南地区,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,现我国秦岭、淮河以南广大地区都有茶树分布。下面就来说说种茶、制茶、饮茶的那些事。

问题一:古代中国人最初是将茶当做一种草药。

古代中国人很早就开始人工种植茶树。考古发现,浙江余姚河姆渡文化遗址有中国最早的人工种植茶树遗存,距今约6000年。还有汉代的道士吴理真(西汉四川雅安人),是中国有文献记载的最早种茶人,被称为“植茶始祖”,也说明在汉代的西南地区,茶树种植已大面积推广。古代中国人对茶的认识据说是从“神农尝百草”开始的,但这仅仅是传说。

茶最初的文字记载,是在古代的辞书中。中国第一部辞书《尔雅》中提到茶,称为“荼(tú)”、“苦荼”,认为它是一种苦菜。在《尔雅》的续篇,三国时期形成的百科词典《广雅》中,进一步描述茶:“其饮,醒酒,令人不眠”。汉代以前,中国人认识到茶能对人体起到兴奋大脑和心脏的作用,即“令人有力悦志”,将其作为一剂草药。

今天我们看到,在先秦古籍中没有“茶”字,只有“荼”字。随着茶文化的流行,人们把早采摘的茶叫“”、晚采摘的茶叫“”。到了唐代,在编撰《开元文字音义》时,正式把“荼”去掉一横改作“茶”,沿用至今。

在长期的医药实践中,中国人进一步认识到茶不仅能够治病,还味道清香、解渴清热,也是一种很好的饮料。因此,中国人开始大量种植茶树,逐渐养成了饮茶的习惯,这一过程大约发生在西汉时期。到了三国时期,至少在江南地区,已经形成了饮茶的习惯,《三国志》中就记载,吴国有“以茶代酒”的说法。再到晋代和南北朝时期,饮茶之风在士大夫阶层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嗜好。

问题二:古代中国人制茶、饮茶的方法与当代不同。

汉代以前,中国人是将茶叶和其它食材一起煮,当作菜汤来食用或治病,与草药煎服相似。汉代人则是“煮茶”,就是直接将采摘的茶叶(或制成干茶)单独放到水中煮了饮用。唐代时制茶、饮茶则是复杂的“煎茶”法,要将茶叶碾成细末,加入油膏、米粉等制成茶团、茶饼,饮用时将茶团捣碎,并放上葱、姜、桔子皮、薄荷、枣、盐等调料煎煮。唐代开元年间陆羽所著的《茶经》中就对“煎茶”法做了详细介绍。

陆羽《茶经》是世界上最早、最完整介绍茶的专著。它分为三卷十篇,介绍了当时茶叶的采摘、制作、鉴定、分级、烹煮、饮用经验。此书的出现标志我国的茶文化已基本形成。《茶经》中记载当时使用茶饼饮茶,须经过炙、碾、罗三道工序加工。炙就是用夹子夹住茶饼靠近明火烘烤,让茶饼内的水气挥发;碾茶就是用碾子将茶叶碾成粉末;最后再将这些茶末用绢或纱做的筛子筛过,就是罗。再后面才是烧水、煮茶。

从宋代到元代,中国饮茶的方法有了革新首先是直接用烘焙干的茶叶煎煮,不再加其它调料;后来就不再煎煮,开始使用冲泡的方法,是将茶饼研碎成末,取一定量放入茶碗,将烧开的水高冲而下,在碗的沿口形成泡沫。这些做法使饮茶过程更加简便,同时避免了煎煮对茶叶清香味的损害。不过,宋代人还会在茶里加龙脑等香料,茶叶本身香味会被淹没。

直至明代,中国人喝茶的方式才接近于现代方式。就是取烘焙干的散茶一撮,放在杯里沸水冲泡,即可饮用。这样操作不仅制茶、饮茶的过程更加便捷,而且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茶叶的清香味,更适合大众需要,因此快速普及。但在中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,至今仍保留了一些加调料煮茶的方式,以及制作茶团、茶饼的方式。

问题三:中国茶传遍世界,曾是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。

在中国之外,首先了解茶好处的是亚洲北部游牧民族。大约自唐代开始,游牧民族就已形成喝茶的习惯。游牧民族饮食以肉、奶为主,油腻不易消化,且水果蔬菜少,而茶饮富含维生素、茶碱等,即可溶解动物脂肪、还能补充身体所需,而且饮用开水热茶也更加卫生。可以说,北方游牧民族对茶饮的依赖远超中原民族,是“宁可三日无粮,不可一日无茶”。

因此,用茶叶换取战马,就成为1000多年间中国最重要的边境贸易方式。尤其是宋代,由于与游牧民族打仗,要想得到战马这种战略物资,主要就是依靠茶叶这种生活必需品来交换。丝绸、瓷器等游牧民族需求量不大,是交换不到战马的。

还有,向欧洲出口茶叶,是300多年间中国最重要的贸易收入来源。众所周知,英国人喜欢喝红茶,并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。中国茶叶在明代末期由荷兰人带到欧洲,当时中国出口是以广州港为中心,出口茶叶多为广东、福建产的半发酵茶,属红茶类。红茶到了欧洲,尤其受到英国人喜爱,到18世纪,茶已取代咖啡、可可,成为英国大众最主要的饮料。

因为欧洲茶叶消费不断扩大,整个清代,茶叶都是第一位的出口商品。中国茶叶出口在1880年代达到高峰,每年出口近240万担、折合约3400万两白银。这也使得作为采购方的英国人、欧洲人贸易逆差扩大、白银流失,有些吃不消!

英国人为应对茶叶贸易逆差,想了两个办法:一是向中国倾销鸦片,后来就引发了鸦片战争;二是雇佣商业间谍,将中国的茶苗、精通制茶的师傅“偷”至自己的殖民地印度、斯里兰卡等地,之后培育栽种取得巨大成功,到当代,南亚次大陆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茶叶产区。英国人改进了红茶的制茶工艺、提高了红茶品质。中国茶叶出口由此走向了衰落。

补充说说红茶,它因颜色也被称为“乌茶”(英文为黑茶),是用适宜的茶树新牙叶以全发酵工艺制成,发酵中可以产生茶红素等新成分和香气物质。英国人喝红茶时要加奶和糖,甜味会将茶的苦涩隐褪,而奶味则增加了茶的醇厚口感。

    最后,再谈谈有关茶文化的几个小知识。一是中国古代有男女结婚“以茶为礼”的习俗。由于培育茶树只能下种、不能移植,古代中国人便取其含意,将婚姻中女方接受男方的订婚聘礼叫做“受茶”。这种风俗一直承袭到明清时期。小说《红楼梦》中王熙凤说林黛玉:“你既然吃了我们家的茶,还不给我们家当媳妇?”指的就是“受茶”的典故。

二是当代中国茶饮的品种众多、琳琅满目。品种分类有些是与茶树品种、产地有关,这是由于中国茶文化发达、茶树种植分布极广。如果从制茶工艺区分,茶的品种大致有红茶、绿茶、黄茶、白茶、黑茶等几类,这些品种的创造和发展大致都发生在明清时期。这是一个庞大问题,这里就不再赘述了。

三是古代中国人还创造出大量泡茶器具。随着饮茶方式在明代定型为茶叶直接用开水冲泡,茶具也开始简化、同时款式增多。最重要的是江苏宜兴紫砂茶具、江西景德镇瓷茶具,此外还有其它耐高温的铜壶、铁壶等。特别是紫砂壶,用它泡茶不夺茶香,能较长时间保持茶叶的色香味,受到普遍欢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