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可不信,不可迷信
分享一则对话,无具体内容,无具体人物。
可能是与别人对话,也可能是与自己对话。
可以当作问答来看,可以是提问者,也可以是回答者。
“今天我又听到有人在说易经是迷信了,并且举了好多例子来解释,我听着感觉也很有道理。”
“然后呢?”
“所有我想问问你,易经到底是不是迷信呢?”
“是不是重要吗?”
“重要啊!对这些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,起码以后不会随意受别人观点的影响。”
“我本身就是研究易经的,还偏偏要来问我,你觉得我会说易经是迷信吗?”
“你说吧,我相信你!”
“其实,是不是迷信,要看是怎么信的。”
“什么意思?”
“不可不信,不可迷信。”
“你在给我讲绕口令呢?”
“易经本身不是迷信,但是有些相信她的人,会把她迷信化,从而使那些不了解易经的人,觉得易经是迷信。”
“还是很绕啊,能不能再简单点。”
“神仙是迷信吗?”
“我觉得应该是吧,毕竟只存在传说中。”
“那让你回到千年前,你告诉那个时代的人,你可以预测天气,上天入地,千里传音……等等,你觉得当时的人会信你吗?”
“如果只是我动嘴说说,他们肯定不信啊!但如果我能让人亲眼看到的话,他们就不得不信啊!”
“那你觉得亲眼看到的人,会把你当成神仙吗?”
“以千年前的科技水平和人们的思想开放程度来说的话,有可能真的会把我当成神仙呢!起码也是神人!半仙!活佛!活菩萨之类的!”
“你想的还挺美呢……那如果再经过他们口口相传,把这些事实告诉那些没有亲眼见到的人呢?你觉得你所谓的科学技术,到了那些对此闻所未闻的人眼里是科学还是迷信?”
“好像有点明白了,口口相传就难免会有造谣和夸大之人,甚至会有人讽刺和诋毁。”
“这时候如果你自己出来解释,说这是科学,不是迷信,你觉得人们会信你,还是会信他身边的那个人?”
“我觉得会信他们相信的那个人吧,就和我选择来问你一样。”
“好了,基本上回答完毕了。”
“那你对易学到底秉持一种怎样信的状态呢?”
“对我来说,易经是一门学问,是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。”
“这又怎么解释?”
“给你一把趁手的螺丝刀,你会怀疑它能不能把螺丝拧下来吗?”
“不会怀疑……那不可迷信又怎么解释?”
“对应的螺丝刀只能拧下对应大小的螺丝,拧不开大小不符的螺丝,更不要想着一把螺丝刀能代替所有的工具。”
“嗯…很形象了。那学习易经真的能改变命运吗?”
“即便不学也可能会改变命运。”
“这么说的话,那你为什么还一直研究易经呢?”
“不学易经是万般皆是命,半点不由人;学习后还是万般皆是命,不同的是半凭天意半由人。”
“有点我命由我不由天的意思了。”
“差不多吧,我命在天也在我。”
“我同事看到了你的公众号,你猜猜她是怎么评价你的?”
“不猜。”
“……为什么?”
“每天都可能有人评价我,无论评价是好是坏,我只接受彼此之间直接的评价,不接受第三方转达这种间接的评价,尤其是让我猜的,完全没有兴趣。”
“厉害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