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国学 > 文字的堕落

文字的堕落

中国人最早发明文字的时候,是用于跟神灵沟通的,这有殷商的甲骨文为证。现在发现的甲骨文字,几乎都是占卜的卜辞。显然,这样的文字,也只有巫师才能掌握。此时的文字,带有极强的神秘性和神圣性。殷商如此,殷商之前,估计也差不多。虽然说夏的存在,还有争议,但我是倾向于有的。只是,当时的占卜方式可能跟殷商不一样,就像后来的周跟殷商不一样类似。如果文字写在容易朽烂的载体上,那就很难通过考古被发现了。

文字在周朝才普及到王族,然后贵族阶层都通过教育掌握了文字,待到春秋时分,孔子等人开办私学,文字才渐渐推广开来,但事实上也是上层人士才能掌握。由于秦汉之后,特别是科举考试兴起之后,即便是白丁,有财力读书,就可以通过科考改变身份,跻身士大夫行列。文字越来越下移,识字的人越来越多。到了清代,据研究,乡间的成年男子,多数都能识几个字。读书写字,成为一种社会常见的行为。然而,即便如此,文字的神秘性和神圣性,并没有完全消失。中国传统的道教,无论做法事,还是一般的宗教行为,只要是与神灵沟通,都得通过特别的文字,即所谓的符咒。哪怕是民间通俗性的读物,事实上已经很商业化了,比如通俗小说,弹词,善书和历书,尽管都是印刷品,但人们对待这些物品,还是不同于寻常的物件,多少有几分尊重。

即使在民国时期,民间社会,敬惜字纸四个字,作为某警示,是随处可见的。用过的带字的废纸,是不能随便扔的,用来做手纸,更是要被人责骂的。一般都是自己找个化纸炉给烧了,讲究一点的,还得专门拿到文昌帝君的庙里,用专门的化纸炉来焚化。

在这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中,文字的内容当然什么样的都有,即使道教用来通神的文字,无论符咒还是青词,其实品格未必高,更未必有什么神圣性,但是,民间对文字,却一直保持着某种敬畏,跟尊重读书人,相伴而生,使得能够写点文字,尤其是文字功底不错的读书人,多多少少,会被人们看重。

然而,在今天,随着手机互联网的普及,发表已经不像纸质媒体时代,需要一点门槛,无论谁都可以随意上网去喷,弄巧了,说不定还会火起来。而自媒体时代,由于特别的环境缘故,越是垃圾的文字,只要能迎合某些人的阴暗心理,无论文字多么的荒唐,多么罔顾事实,没有逻辑,都能找到自己大批的观众。

事实上,时至今日,国人对文字的敬畏,几乎已经消失了。在某种程度上,文字跟短视频一样,成了人们宣泄低级趣味,阴暗情绪的工具,或者说,就是下水道。在这个过程中,文字也变得越来越不讲究,越来越低俗,混乱不堪。

作者:南山之鸣 公众号:百家鸣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