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
首页 > 历史 > 封建皇帝“驭人之术”之一就是制造恐怖气氛

封建皇帝“驭人之术”之一就是制造恐怖气氛

记得大约在1991年,曾看过一篇文言短文,讲述了清代雍正时期特务政治盛行,官员王云锦的一段经历。区区百余字即营造出恐怖氛围、令人多年难忘。今天才明白,这不过是封建统治者很常见的“驭人之术”罢了。

30多年来,笔者常记起高中时曾做过的一篇文言文阅读训练,区区百余字的短文,讲述了清代雍正时期,皇帝推行特务政治、告密制度、严密控制和约束下属,官员王云锦曾经的一段经历。那时还没有二月河的清宫系列小说,虽不熟悉清代的政治背景,一读之下就被该文所营造的恐怖氛围所打动,留下极深刻印象、至今不忘。在这里和大家分享。

多年后才知道,这篇用于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的短文也算名篇了,出自清代著名的史学家、文学家赵翼(1727年—1814年)编著的《檐曝杂记》。原文仅百字:雍正中,王云锦殿撰元日早朝后归邸舍,与数友作叶子戏。已数局矣,忽失一叶,局不成,遂罢而饮。偶一日入朝,上问以元日何事,具以实对。上嘉其无隐,出袖中一叶与之曰:“俾尔终局。”则即前所失也。当时逻察如此。云锦孙日杏语余云。

白话文大意是:雍正时期某年元旦(应是雍正初年),状元王云锦退朝后和朋友相约在家玩叶子戏(类似麻将牌)。玩过几局后,忽然发现丢了一张牌,无法再玩、只好作罢。后来某一天,王云锦见到雍正皇帝,问他元旦是如何消遣的?王云锦据实说了经过。皇帝称赞他没有隐瞒,说着随手从衣袖里取出一张牌还给王云锦正是之前丢失的那张牌,并说可以继续玩牌了。(此外另有出处并多被引用的还有一句:“不欺暗室,真状元也。)当时就是这样监视官员的。这是王云锦的孙子告诉我的。

首先,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字的精妙之处

文学家赵翼编著的《檐曝杂记》,记录了其在京城以及粤、桂、滇、黔等地为官见闻,涉及政务军机、宫廷秘事、科举考试、乡俗民情、奇闻趣事、诗文书画等很多方面。这篇文字属于典型的清代杂文笔记,内容有趣、文字洗练,寥寥数笔就给读者营造出一种恐怖气氛,让读者身临其境的感受到雍正时期特务政治的氛围,绝对是学习古文的范本。

将它作为高中生文言文阅读训练的范文,让学生们领略到名家赵翼的文采,说明当时的教研老师很有水平、用心良苦。如果大家对赵翼仍没有直观感受,这里再介绍赵翼的一首诗:“李杜诗篇万口传,至今已觉不新鲜。江山代有才人出,各领风骚数百年。”这首诗也曾入选过课本、大家一定熟悉,足以说明赵翼的文学成就了。

其次,有很多人认为这篇短文记述的不是真实事件。但很可能确有其事,原因有二。

一是赵翼是治学严谨的史学家,晚年30年退休归隐,潜心研究历史、文学。虽然他在文章中也谨慎的表态,故事只是王云锦后代转述,但以古人对著书立说的郑重态度,如果完全没有一点把握、只是道听途说,他是不会写到自己书里的。况且,雍正皇帝大力推行特务政治、告密制度是尽人皆知的事,发生文章中讲述的事情绝对是可能的。

二是从赵翼的个人经历看,他本是穷苦读书人家庭出身、青少年时期家境落魄,后几经周折在34岁时参加会试,本应为状元。当时,乾隆皇帝因为清朝开国以来陕西尚未出过状元、于是将他和第三名陕西人王杰互易,赵翼只中得探花。赵翼对此耿耿于怀、抱憾终身。因此可以说,赵翼是有状元情节的,他搜集和编写关于状元的经历和故事时,自然会更加认真负责。

最后,让我们重点看看故事本身对官员监视制度的描述

清代雍正时期特务政治盛行,其代表就是所谓的密折(奏折)制度。虽然古往今来大多数人以告密为耻,但此时已将密折报告制度化、公开化,每一个具有奏折资格的人都有权向皇帝密告自己的同僚、下级甚至上司;在他监视别人的同时,自己也被置于别人的监视之中。雍正皇帝并不忌讳谈到告密,他标榜自己“朕励精图治,耳目甚广”,他的耳目触角确实遍及全国各地。

当然,雍正时期的官员监视网络绝不仅限于密折,除了以密折制度为依托的明线,还有由特务所织成的若干暗线:一是那些科道言官以及写奏折的官员;二是雍正皇帝自己培养的一批御前侍卫;三是通过各种渠道推荐给官员的书记和随从人员。这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务情报网络。想必在本篇短文中那个偷取(或者捡拾)叶子牌的人,一定就是其中的第三类人员吧。

总之,通过偷牌、还牌这样的举动,雍正皇帝给了自己看中的下属以震慑和告诫,可谓一举多得,也算是封建统治这一种高明的“驭人之术”吧,于封建统治者也不能说没有可取之处。

一是考察了臣子下属。雍正皇帝通过这件事,考察证明王云锦对圣上不说假话,是真状元!其实,事情本身来,王云锦是有说假话可能的。当时读书为官的人大多是以打牌、赌博为不齿,皇帝问话,如果王云锦稍油滑一点,可能会说与好友一起读书、吟诗作对,这更容易得到皇帝褒奖;他直接说了自己打牌的事,本已准备好遭皇帝叱骂,没想到反倒获得了赞许。我们确实看出王云锦是一位老实人、不会说瞎话、真话脱口而出。

二是教育了臣子下属。雍正皇帝通过这件事,教育大臣们一定要对皇帝忠诚,做老实人、老实。我们可以想象,如果这件事真实存在,那么一定会很快传遍官场,包括皇帝对王云锦的褒奖评价。这相当于告诉所有官员,一定要对皇帝有忠心、讲真话,如果哪个人做不到,后果自然会很严重。雍正皇帝就是在刻意营造这样一种舆论导向和政治氛围。也正因为雍正皇帝很可能有这样的意图,所以笔者认为这件事应该是真实存在的。

三是震慑了臣子下属。雍正皇帝通过这件事,告诫大臣们如果对圣上没有忠心、不讲话,皇帝一定会知道,自己做的事千万不要以为能够瞒过“领导”。通过偷牌、还牌的事,王云锦就知道自己身边有皇帝的密探,但他不能调查,之后只能更加地小心从事。我们知道,当时王云锦并不是特别重要的官员,他都如此,其他在要害岗位的官员自不必说了。因此,这件事对当时朝廷中大小官员们的震慑作用是非常显著的

总之,雍正皇帝驾驭下属真是用心良苦呀!!